為了加速行業數字化、提升快遞體驗-中歐鐵路物流
物流”頁,自主選擇是由驛站免費暫存保管,還是送貨上門,確保用戶對于包裹位置的知情權。目前,這一功能正在部分地區測試,未來將在全國各地陸續推廣。/pp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上海康德家園的菜鳥驛站在今年9月上線了“知心選”功能,小區2000多戶居民都能自主選擇包裹代管或送上門服務。康德家園是原拆原建小區,有110多幢樓,其中只有16幢有電梯。“天天基本要送40多戶,跑的樓梯肯定超過100層。”站長周珍珍說,對老年人,他們會主動送貨上門,這些包裹基本是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近年來隨著快遞量的快速攀升,快遞垃圾題目也亟待破解。為了最大限度減塑,今年“雙11”,在全國的快遞站點和菜鳥驛站,將新增1萬個快遞包裝回收裝置,全國數萬個菜鳥驛站將會用各種形式參與綠色包裝回收。
為讓消費者有知情選擇權,在全行業,菜鳥驛站率先推出四大舉措,為消費者提供多種自主可選服務。據悉,這四大舉措包括消費者可在線設置是否放驛站、快遞包裹試行派送前“知心選”、包裹首次進進驛站前電話征求許可和智能柜自主設置等。
基于市場需求的變化,很多人選擇“代收”作為自己收貨方式的備選。《報告》顯示,55%的用戶由于家里沒人或不在家,不方便上門簽收,43%的用戶提到擔心上門簽收個人信息不安全的題目,以及家人不了解情況、不方便驗貨或交接、快遞上門次數太多等。
隨著自提柜、代收點的普及,快遞“快”而難“遞”的困難正在被逐漸破解。據統計,在北京,目前已經有700多家菜鳥驛站,為居民提供日常免費保管快遞服務,并為有特殊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
飛時達快遞局飛時達快遞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實時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第600億件快件正式誕生,間隔第500億件僅過往38天。根據猜測,今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有看達到800億件以上。在快遞員短缺和人均派送包裹翻倍的情況下,一對一上門派送服務面臨巨大挑戰,快遞最后100米困難急需一種更高效規范的方式來破解。/pp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免費保管快遞 更多用戶選擇代收服務
《報告》預計,未來將有7成消費者愿意使用代收服務,并且75%的消費者以為用了代收服務后整體收件體驗將更好。
今年“雙11”的腳步越來越近,廣大消費者都在預備進進“歡樂買買買、興奮收收收”模式。今年的天貓“雙11”由購物狂歡日升級為購物狂歡季,隨著預售的開啟,快遞高峰期的物流大戰也提前打響。
不過現在,他不用為此困擾了。由于小區新開設了菜鳥驛站,他將包裹設置為驛站代收,放工后途經驛站時再取走包裹即可。“有時碰上出差,無論存放多久驛站都能免費保管。”陳先生覺得,菜鳥驛站就像是家門口的快遞管家,讓收快遞這件事兒變得更加方便。
中國快遞協會發布的《中國快遞業社會貢獻報告2019》顯示,2019年全國快遞企業日均服務消費者3.5億人次,靠快遞遞送的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超過8.5萬億元,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20.7%。
一邊是不中斷攀升的快遞派送量,另一邊是辛勞奔波但人手短缺的快遞小哥,曾經的挨家挨戶上門服務難以完全保障,快遞最后100米困難亟待破解。
■快遞員人手短缺 上門派送壓力增大
由于小區里5幢樓到菜鳥驛站的間隔都在步行1分鐘內,因此受到廣大居民的歡迎。100多平方米的驛站里,應用了很多高科技,用戶找到自己的包裹后,在無人取件機前掃一下就能取走快遞。對需要送貨上門用戶,吳志波會具體備注,天天按需服務。“一些大件也會主動上門,有生鮮要是晚上還沒來取,我們當天晚上會聯系好送過往。”吳志波還特地預備了小推車,方便居民免費取用。
美國9美元一單的現狀下,中國商家普遍實現了“9塊9包郵”,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中國的物流本錢降到了極致。消費者感受到了極致性價比,但在這背后,是派件端利潤空間的日益萎縮。/pp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據中信證券統計,全國快遞價格洼地義烏快遞價格連年下跌,單票價格從2013年的10.2元下降至2019年的3.8元。今年3月,義烏一些快遞黃牛甚至開出“8毛發全國”的價格。根據通達系快遞公司最新財報,單票收件價格目前普遍在2元多,這其中包括了收件、中轉、干線、派送的所有費用。
空運報價海運價格,從業8年來,快遞量不中斷增長,但收進卻不中斷被壓縮。/pp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隨著快遞數目增多、單件派送費用不中斷被擠壓,將包裹一趟趟送貨上門成為了快遞員面對的巨大挑戰。“我從早上7點半送到晚上8點半,中午飯經常不吃,連續送13個小時,回到出租屋倒頭就睡,第二天6點還要起來。”另一名快遞員坦言,一天下來,打完電話順利送上門的,還不到一半,剩下一半多都會有各種狀況。由于快遞員經常碰到消費者不在家、不方便開門等情況,快遞“擺地攤”、直接扔門口、消防栓“代收”等各種末端現象普遍存在。
在全國,遍布社區和校園的菜鳥驛站也在充分預備,通過數字化升級、推廣知情可選服務,持續為消費者的包裹“保駕護航”。
快遞員之所以碰到短缺的困難,和快遞員的職位特點分不開關系。這種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性工作需求量大,但由于工作時間長,配送壓力大,快遞員已然成為高壓職業。調查顯示,我國快遞從業職員天天工作8至10小時的占46.85%,天天工作10至12小時的占33.69%,快遞員工作已處于較為飽和狀態。
快遞末端存困難 菜鳥驛站推廣多元快遞服務
為了加速行業數字化、提升快遞體驗,在今年“618”期間,菜鳥驛站公布進行數字化升級,用戶可體驗刷臉寄件、無感取件、手機預約無人車自動送貨、智能柜24小時刷臉取件等。同時,菜鳥驛站還通過智能云監控,24小時確保快遞安全。
不僅如此,菜鳥驛站還要求新站點在服務前必須征求消費者許可,站點設立前,須通過直接溝通、語音電話等方式獲得用戶同意。早在往年,菜鳥智能快遞柜還率先推出了消費者可自主設置是否放柜和保管習慣。
從目前快遞員的工作強度來看,一般天天的派件量在200件左右,即便是不吃不喝連續14個小時不間中斷派送,均勻不到5分鐘就要送出一個快件,這還不包括派送途中的交通時間。
上班族小楊說,以往每次都有七八個包裹要分頭找,現在取件方便多了。除此之外,該驛站還設置生鮮包裹冷凍保管服務,居民再也不愁人不在家、生鮮包裹已經投遞的情況。
上一篇 在“練內功”方面-美國海運費
下一篇 云進通為客戶提供全天候服務-整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