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敦豪國際快遞公司發布2023財年二季度財報和半年財報
日期:2023-08-07
來源: 中國飛時達快遞快遞報
打印
【字號: 大 中 小】
近日,敦豪集團(DHL Group)發布了2023財年二季度財報和半年財報。雖然快遞、郵件等部分業務收入出現下滑,但是敦豪對2023年整體業務情況預期好于去年年底。
二季度,敦豪實現業務收入201億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7.89元),利潤(以下均為息稅前)17億歐元,利潤率為8.4%,每股收益率0.82歐元。上半年,敦豪業務收入410億歐元,利潤33億歐元,利潤率8.1%,每股收益率1.58歐元,現金流4.5億歐元。而此前,敦豪預測全年利潤為60億歐元,受上半年數據鼓舞,敦豪上調2023年全年利潤預測值的下限為62億歐元,2025年預期利潤也同步上調,將達80億歐元。
今年上半年,敦豪資本支出為7.08億歐元,主要投資方向為綠色化倉庫、網點和交通設施建設,其他投資方向為數字化改造。財報顯示,全年的總投資預計在34億~39億歐元。
敦豪的快遞和貨運業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快遞業務二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2.5%,為61億歐元;利潤為9.01億歐元,利潤率下降18%。上半年業務收入124.03億元,同比下降7.2%,利潤為18.04億歐元,同比下降12.9%。業務收入最大的影響因素是通貨膨脹和燃油附加費的下調。剔除這兩部分,業務收入下降幅度為6.9%。受國際經濟態勢影響,國際定時貨運量(TDI)也保持下降趨勢。財報指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點是有效地成本管理和優化網絡,而漲價是消除通貨膨脹影響的最直接途徑。
貨運業務二季度收入為48億歐元,同比下降40.7%;利潤為3.88億歐元,同比下降47%,利潤率為8%。上半年業務收入103.23億歐元,同比下降33.5%,利潤7.77億歐元,同比下降41.8%。其中,海運部分二季度收入14.29億歐元,同比下降55.8%,上半年收入31.72億歐元,同比下降45.6%,貨運量152萬標準箱。航空貨運業務二季度收入14.77億歐元,同比下降46.8%,上半年收入32.02億歐元,同比下降43.2%,貨運量82.9萬噸。最大的影響因素為貨運量下降和通貨膨脹。
供應鏈和電商業務收入有所提高。二季度,供應鏈業務收入增長4%,達42億歐元,剔除通貨膨脹影響,增長率為7.1%。利潤為2.72億歐元,同比提升11.5%。上半年供應鏈業務利潤4.99億元,同比增長11.1%。財報稱,供應鏈部分的增長歸因于零售和科技行業的繁榮,特別是電商的加持。
電商業務收入為15億歐元,剔除通貨膨脹率影響,同比增長1.8%;利潤為7800萬歐元,利潤率為5.2%。上半年收入30.13億歐元,同比增長1.9%;利潤1.59億元,同比下降24.9%,財報顯示,上年度電商利潤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進行了投資和收購。近期,敦豪收購了土耳其物流服務供應商MNG Kargo,將有效提升土耳其跨境電商網絡的服務質量。
在德國本土,敦豪的郵件和包裹業務二季度收入為40億歐元,提升0.8%,利潤減少49.2%。上半年業務總量81.94歐元,同比下降0.8%,利潤下降56.3%。財報顯示,與快遞業務不同的是,郵件和包裹業務受到郵件資費相關規定限制,漲價并不能解決通貨膨脹和成本上升帶來的消極影響,但是國際包裹業務的小幅上升沖抵了相關損失。
5月4日,掌管敦豪15年的首席執行官Frank Appel正式卸任,董事會成員Tobias Meyer接棒成為新掌門。7月1日,“德國飛時達快遞敦豪集團”(Deutsche Post DHL Group)更名為敦豪集團(DHL Group),股票名稱為DHL。更名對敦豪整體業務和法律實體不發生實質影響,原“德國飛時達快遞”品牌也將繼續使用。
財報顯示,在目前的業務體系中,B2B業務量受到高通貨膨脹等不利因素影響較大,而相比之下,B2C市場反而顯示出了巨大的彈性。這也證實了,在經濟下行影響下,電商對消費的拉動呈現出持續擴大的結構性趨勢。
作為2022~2024年股票回購計劃一部分,截至6月30日,敦豪已回購了總計750萬股額外股票,金額為3.02億歐元。此外,6月26日,敦豪還發行了“可持續發展”相關債券,發行量為5億歐元,期限至2033年。債券利率與敦豪實現減少碳排放目標掛鉤。
對敦豪來說,郵件業務量下滑的趨勢仍是不小的挑戰,價格方面的風險也依然存在。敦豪在財報中表示,可以確定的是,今年敦豪整體運行將保持基本平穩。北京國際快遞公司-飛時達代理: UPS快遞、DHL快遞、fedex聯邦快遞TNT、EMS國際速遞飛時達快遞航空大包空運與海運,國際貨運物流、國際快件出口價格1至4折優惠。DHL國際快遞fedex國際快遞公司服務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