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水路貨運量10652.64萬噸-蒙特利爾海運
1月26日,《嘉興市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內河水域環境應急能力建設規劃(2021-2025 年)》(以下簡稱《規劃》)已正式印發。
作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北翼”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嘉興具有“前海后河”的獨特區位上風,前有浙北地區唯一的出海口和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嘉興港,后有嘉興內河港、湖州港、杭州港等內河港口,背靠浙北高等級內河航道網,與京杭大運河及太湖、長江水系貫通,具有海河聯運的獨特上風。
嘉興市交通執法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規劃》以提升船舶污染事故防治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為目標,從應急體制機制建設、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監管執法體系建設、應急信息系統建設、應急裝備與物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等六個方面出發,提出16項具體任務。
嘉興將重點推進和加強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內河水域環境應急信息系統、應急設備設施,大幅進步應急職員隊伍的數目、素質,明顯增強防范和處置船舶污染的能力,形成“多點布局,分段處置”的應急能力建設格式,滿足嘉興內河通航水域污染應急的需求。
“十三五”期間,嘉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進水路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管和船舶污染應急能力建設,以“一案三制”為主體的嘉興市防治船舶污染內河通航水域環境應急體系基本形成,水上交通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可控。
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加強嘉興全市應急資源的數字化治理和共享,逐步建成完整、同一、科學、高效的現代化應急指揮調度體系,提升快速反應能力。到2025年,有效利用船聯網智能感知、視頻分析、大數據等技術實現轄區內船舶防污事故的實時監測預警。
在應急聯動機制方面,還將建立完善跨地區、跨省份治污聯動機制,加強與上海、江蘇、杭州、湖州等周邊地區應急方面的協調溝通,進步應對重大船舶污染事故的協同作戰能力。據了解,2021年嘉興市交通執法隊針對內河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突出題目持續開展執法檢查,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以抄告單形式通過嘉興市碼頭整治辦反饋市生態環境執法部分及各區交通主管部分,形成執法、監管協力,全年發出抄告單11份;會同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嘉興海事等單位開展“清港巡河”等專項督導檢查,全市全年開展聯合執法檢查62次;
來源:中國水運網
接下來,嘉興將以水路運輸發展與生態保護有機同一為原則,依據嘉興市自然條件和水域特點,開展防治船舶污染內河通航水域環境應急能力建設,最大程度降低船舶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響,進步嘉興市防治船舶污染應急能力,保護好嘉興市水域生態環境,保障嘉興市水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十三五”期末,完成水路貨運量10652.64萬噸,貨物周轉量221.89億噸公里,分別在全社會綜合交通體系中占41.4%和57.6%,水路運輸已成為嘉興市乃至長三角地區貨物運輸的重要運輸渠道。
值得留意的是,根據《規劃》,嘉興將全面健全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內河水域環境應急體制,充分發揮按照“1+5”模式在市本級及五個縣市組建的6個內河水上搜救指揮中心的作用,同一指揮調度水上應急氣力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確保應急行動及時、快速、正確、有效。
《規劃》對嘉興市“十四五”時期防治船舶污染內河通航水域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工作做出總體部署,規劃的地理范圍界定為嘉興內河通航水域,包括城郊、海寧、海鹽、平湖、嘉善和桐鄉等6個內河港區,兼顧周邊可能受到船舶污染事故影響的相關水域,對防治船舶污染內河通航水域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規劃》明確,國際物流,到2025年,嘉興市將建成覆蓋全面、設施先進、協調有序、反應快捷、運轉高效的防治船舶污染內河通航水域環境的數字化應急平臺體系;建成覆蓋全面的船舶污染監視監測網絡,跨境鐵路國際物流,實現高風險水域有效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