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過站航班分為 純國內 、 純國際 、 國內國際接飛 三類-郵政小包價格
通過A、B機場各自的機型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寬體機型(A330)的過站時間下限值、25%分位數值均明顯大于窄體機型(A320、B738)。以A機場為例,在選定的樣本范圍內,該機場的A330機型過站時間均大于60分鐘,而A320機型則有39%航班過站時間小于60分鐘。如前面所述,實際運行中飛機的過站時間一般會高于理論過站保障所需時間的情況,這是由于國內國際航班性質、運營航司等其他系統因素同樣會影響航班的實際過站時間。
而實際運行中,飛機的過站時間普遍高于快速過站的保障時間。那么機型的大小對航班過站時間的影響程度是怎樣的呢?為了盡可能消除偶然因素及航班時刻排布等因素的干擾,項目組分析了A、B機場的高峰月數據,對停靠在近機位上,且過站時間小于兩小時的不同機型國內航班進行了統計分析。
本次研究的立足點更多是想通過不同觀察角度的分析,進行拋磚迎玉。希看能借此為讀者在機場的實際運營研究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更好的理解影響近機位運行效率的特性。
機型大小
本次研究選取2019年國內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前15中的2個機場進行案例分析。2個機場的“人群畫像”分別如下所示:
通過對A、B機場的不同機型大小、航班性質、航空公司之間的近機位過站時間分析,發現以上三個系統因素均對近機位上航班的過站時間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值得留意的是,這些系統因素相互也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例如非基地的內/外航主要以定點進出的航線結構為主,或是國際洲際航班使用寬體機比例高于一般國內航班等。影響航班過站時間的因素眾多,本文僅挑選幾個因素進行冰山一角的分析。
由于不同的機型在座位數、貨艙收留量、保障作業流程等特征上存在差異,不同機型的過站時間可能存在差異。根據民航局《航班快速過站保障方案》中的標準, 機型A320的快速過站保障時間為40分鐘,而機型A330的保障時間則為50分鐘。
按照進離港航班的國內國際性質,將過站航班分為純國內、純國際、國內國際接飛三類。由于前后段航點的國內、國際特性不同,導致不同性質航班的過站時間及運營時段均可能存在一定差異。
而在時段的分布上,A、B機場的純國際航班相比其它類型航班聚集在夜間運營的比例較高。這部分航班主要是由東南亞地區外航運營的紅眼過站航班所構成。
結語
航空公司
基于此,本次研究以A、B機場為樣本,對高峰月停靠在近機位上的窄體機型,鐵路運輸上海空運,以上述三類航班性質的過站時間和時刻分布特性進行研究分析。為了便于統計,本文將在6:00-23:59時段內的過站航班定義為日間過站航班。
過站時間影響因素
不同航空公司在同一機場的時刻資源獲取、機型投進、保障設施設備、地服代理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各航空公司,特別是基地航司與其他航空公司,國際貨運空運價格,在該機場的近機位航班過站時間存在差異。為了消除非日間長過站航班的影響,本次選取在6:00-23:59時間段內、同一機型下、不同航空公司的國內航班在近機位上的過站時間進行統計。
本篇為“近機位運行效率研究新視角”的第一個專題連載的上篇。此專題將從機位甘特圖的構成角度出發,分別對近機位上停靠航班的過站時間,以及機位使用空檔時間的系統影響因素進行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