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秘:大興機場從規劃到設計、建造-阿聯酋的國際快遞
《山海經》有云:鳳凰,見則天下安寧。
從空中俯瞰,大興國際機場猶如一只鳳凰。
在不遠的2025年,這里的年旅客吞吐量將與首都機場并駕齊驅,達到7200萬人次,終端容量將超越1億人次。
如果把北京、雄安、天津連成等腰三角形,機場就在的正中心;如果把雄安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連成一條直線,這里幾乎是中間點。
在京津冀一體化的藍圖上,大興國際機場正成為“國家發展的新的動力源”。
圖:航拍大興國際機場。本報特約攝影馬文曉攝
從規劃、選址,到設計、建造,大興機場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后故事?今天,“紀事君”將為您獨家揭秘。
選址:這里是最佳選擇
早在1993年編制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94-2004》里,就已經有了建設第二機場的設想。只不過,當時北京市為新機場預留的備選地是通州張家灣和大興龐各莊兩處。
1988年、1995年和2003年,為了適應客運量的增長,迎接即將召開的亞運會和奧運會,首都機場先后改擴建了1號航站樓,建設了2號航站樓和3號航站樓。
但是機場規劃就像給孩子做衣服,要么是做好了發現剛合適,要么是還沒穿就小了。2號航站樓、3號航站樓建好不久,旅客吞吐量便達到上限,首都機場又開始人滿為患。
2003年,國家發改委意識到首都機場已經沒什么余量:“從長遠發展看,北京應建設第二機場。”
由于當時的首都機場還只是一個有兩條跑道的中型機場,所以第二機場理應是一座大型機場。新機場的定位變了,10年前的選址也就不合適了。
圖:2017年12月,正在建設中的大興機場主航站樓。
第二次選址工作啟動后,經濟戰略學者胡長順推薦的廊坊地區成了首選。雖然,大興國際機場最終落戶大興禮賢鎮,但這里與廊坊僅隔了一條永定河。
為什么選擇廊坊?胡長順認為,把新機場建在北京南面對于調整北京經濟布局,振興相對落后的南部地區也有重要意義。“北京西北方向靠山,已經不能進一步發展了,而東南方向靠近天津和出海口,北京只能向東南發展。”
2006年,天津武清異軍突起,成了廊坊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兩院院士吳良鏞認為,京津第二條高速公路、京津城際鐵路和規劃中的京滬高鐵,為機場的建設提供了條件。新機場建成后,附近的廊坊、武清、永樂三地應統一規劃,形成一個以第二機場為核心的現代航空城。
就在專家們爭論的同時,擁有“一票否決權”的民航規劃師已經做了數輪調研。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規劃設計部業務經理王強告訴記者,從空域上看,北京中心城區是禁飛區,要保持合理的距離;向西是高大的太行山脈;向北有燕山山脈,首都機場在東北角,所以新機場的位置只能在南部或東南部。
但武清水汽較大,能見度易受影響,而且在京津兩地中間擺一座大型機場,可能“飛不開”,正南幾乎是新機場的唯一選擇。不過,向南太遠也不成,永定河自西向東穿流而過。
離北京更近點當然好,但從大興南各莊向北移5公里,空域、噪聲的限制都會增多,機場規模不得不降一個臺階。最后,場址向北移了2公里,確定位于天安門正南46公里、北京中軸線的延長線上。
設計:不是扎哈個人作品
大興機場這個“超級工程”吸引了全球知名的設計公司和世界級大師都摩拳擦掌。2011年6月,7家聯合體進入了航站樓設計投標“決賽圈”。
曾設計北京首都機場T3的福斯特建筑事務所,將新機場分割為一組4個航站樓,規模相當于4個T2并排,再用小火車連接。不過,人們雖然在單體航站樓里的步行距離短了,換乘又有了新麻煩。
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民航設計總院聯合體,突出中軸線的概念,采用二元對稱的構型,沿中軸線東西兩側各設置一座航站樓,中規中矩,但不是特別出彩。
羅杰斯的方案:航站樓被設計成閃閃紅星,五角星的五個角剛好就是五條指廊。
以“扎哈曲線”著稱的“建筑界女魔頭”扎哈
上一篇 澳門機場托運行李新程序23日實施 流程大致順利-青島國際快遞
下一篇 改名了!機場線更名為首都機場線-廣州出口空運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