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出口空運價格-一圖讀懂 | 民航人如何做好戰“疫”心理防護?
在與新冠肺炎的生死較量中,上百萬民航干部職工毫不退縮,主動請纓執飛武漢航班,堅守崗位守護廣大旅客的健康平安,成為了這個春天里的最美逆行者。機場里,客艙中,民航人每天要接觸大量旅客,面對疫情,他們并非“不害怕”,而是“責任在肩就不能退縮”。與疫情的搏斗正到了最吃勁兒的階段,對于逆行者們不僅要做好物理防護,還要做好心理防護,確保他們以最好的身心狀態、最昂揚的斗志投入一線戰“疫”。
面對疫情,人類難免恐懼、煩惱、焦慮。非常時期,民航職工最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如何正視自己的情緒和旅客的情緒?如何排解壓力?民航單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幫助員工加強心理建設?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專家咨詢師盧敏博士。
Q:現階段,在疫情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下,廣大民航一線職工可能會出現哪些心理波動呢?
A: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所了解的民航員工都是好樣的!無論是直接與旅客保持高頻次接觸的飛行員、空乘、安檢員、地服人員,還是幕后保障旅客的機務工程師、空管管制員、保潔人員、行政人員等都表現出了超強的職業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意識。
跟這個春節一直守在家里的人不同,民航一線員工需要堅守崗位,保障旅客出行,壓力很大,疫情也給服務工作增加了難度。比如安檢員要給旅客測體溫,乘務員要請旅客填寫信息登記表、與旅客交談和發放餐食,客艙清潔員要對飛機進行更大規模和更高強度的消毒,機務工程師要加大對飛機換氣系統及空調系統的清潔等。在疫情和工作壓力的雙重影響下,容易產生恐懼、焦慮、擔憂、疑病等心理。
疫情下,民航職工工作不被旅客理解的情況也會增加。比如旅客安檢時不愿摘口罩、著急要飛,甚至覺得民航職工接觸的人多,會間接傳染病菌等,由此會容易產生委屈和憤怒情緒。
同時,民航員工奮斗在一線,在擔心自己被傳染的同時,更擔心傳染給家人,所以有的選擇不回家住,有的把孩子送到父母家隔離,有的回家也不敢抱孩子,還擔心家人為自己擔驚受怕等。由此容易產生愧疚、自責心理。
Q:民航職工應該如何正視自己的情緒?
A:一方面,這些情緒反應是正常現象。恐懼、焦慮、擔憂是面對威脅時最常出現的情緒反應,心理學上稱為“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應”。我們要允許并接納它的存在,且不應否定、排斥甚至貶低自己,認為自己太脆弱或意志不堅定等。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隨著疫情的好轉,這種情緒便會逐漸緩解。
另一方面,這些情緒反應也有積極的功能。適度的擔憂、恐懼及焦慮可以提高警覺水平,提升適應和應對能力。首先能督促自己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保護自己、家人及身邊的人,如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不揉眼睛等。同時,在特殊時期情感聯結會加強,對家人、朋友會更關注、關心,聯系會更緊密,會更能傳遞溫暖與愛。這是一種保護性的反應。
我還了解到,有的民航職工在疫情下工作,特別是機組人員執行飛往武漢的航班任務,除了前面提到的情緒反應之外,還可能出現一些身體、思維、行為方面的反應。比如肌肉或身體某部位疼痛、腸胃不適、惡心、嘔吐、出汗、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甚至失眠、暴躁、易怒等,這些也都是面對危機時正常的應激反應。假如持續1周即有緩解就不必過度緊張。如果超過兩周,或出現幻聽、危險場景不時在頭腦中閃現等情況,建議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比如通過網絡在線心理咨詢平臺、單位提供的心理咨詢途徑等,請專業人士進行適度有效的干預。
Q:在疫情期間,民航職工如何自我排解壓力,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讓適度的緊張情緒發揮積極作用呢?
A:我建議,民航員工在做好各種身體防護的基礎上,要盡量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信息獲取定時,塑造正向思維。
假如每天不斷刷手機關注疫情信息,想從中找到自己可以掌控的信息,獲得暫時的“控制感”,反而會陷入“越關注越緊張,越緊張越關注”的惡性循環中。道聽途說會讓人無所適從,過度沉靜在負面信息中也可能產生“替代性創傷”。所以建議設定一個“信息鬧鐘”。比如,規定自己每天早、中、晚分3次查閱疫情信息,且每次不超過10分鐘。而且要從權威、官方渠道獲取正確的疫情信息、身心防護信息和心理健康信息,防止信息過載,增強安全感。
上一篇 海運到澳大利亞-國航1月份平均客座率76.6%,貨郵運輸量同比下降15.5%
下一篇 深圳出口空運-春秋航空發布綠翼銀卡及金卡會員等級延期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