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市場主體關于數據如何共享運用仍存在很多法律空白國際貨運
了解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數據化的快遞服務。在數據驅動快件背后則上演著一場接一場的數據戰爭。
據悉2017年無論是菜鳥網絡和順豐還是京東和天天,其行業紛爭的焦點都是在數據,而業內外的關注點也聚焦在快遞服務所產生的數據上。一時間,這些快遞數據本身所蘊含的商業價值以及數據安全和數據公平等概念在業內開始被普及。
根據某快遞數據服務商的負責人表示,“沒有人不同意數據共享,但是關閉數據端口的做法不太專業。”在快遞沒有與電商形成協同發展的早期,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是歸快遞企業所有的。但是隨著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信息化應用在快遞服務中的權重加碼,擁有濃厚互聯網基因和天然技術優勢的電商平臺開始扮演著主導的角色。
而在這些技術優勢中,對角色轉化起主要作用的是與大數據密切相關的云計算。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是目前國內公認承載能力最強的公共云平臺,僅是在承擔鐵路系統12306大部分余票查詢業務一事即可證明其實力。在價格競爭不斷的加劇和信息技術代際更迭的雙重壓力下,快遞企業也樂于與阿里云等第三方云服務供應商合作,在降低信息化成本的同時也便于數據的共享。
從菜鳥網絡2013年問世,到阿里巴巴和騰訊引領的移動互聯網變革,快遞數據從幕后走向臺前,成為驅動產業變革和企業發展的主要生產要素。快遞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也由最初的快遞企業獨大轉向更為市場化的快遞企業和電商平臺共享。
但在享受數據共享帶來的發展成果的同時,市場化的轉變也帶來了快遞企業的擔憂。有快遞企業高管認為,由于數據都是從產業鏈上游向下游傳導,上游關閉數據的“閘門”,處于產業鏈條下游位置的快遞企業馬上就會“干涸”。
對這種擔憂在業內有正反兩方面觀點。支持者認為快遞企業不僅無法擺脫“送貨人”的市場角色禁錮,還會因為馬太效應而失去對數據甚至對企業的控制權。反對者認為,社會化分工細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與電商平臺共享快遞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將使快遞企業術業有專攻,推動快遞企業加速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轉型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快遞數據重要性的不斷提升,政府也開始介入。出于快遞服務保障民生和維護寄遞渠道安全的需要,特別是實名寄遞工作需要以快遞數據為基礎推進,政府在市場中的角色預計將在未來進一步強化。
在快遞數據的商業競爭中,已經有阿里巴巴和京東兩大電商平臺成為上游的主要“閘門”;也有以順豐為代表的快遞企業通過深耕各細分行業獲得穩定增長。電商平臺與快遞企業關于數據的博弈不會停止,這種博弈也將成為推進快遞數據應用水平不斷提升的主要動力。
雙寡頭競爭格局已定
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網易丁磊的“飯局”和京東劉強東、“新美大”王興聯合組織的“飯局”成為熱點話題。相比前者,后者因匯集騰訊系商業人物更受關注—雖然“飯局”由劉強東和王興做東,但坐在主位的是馬化騰。
新零售時代的商業擴張,以商流、現金流、物流數據為增長點。作為物流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遞數據的競爭從開場就注定是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巨頭及其身后關系錯綜復雜的各種商業力量的角逐。
第三方研究機構星圖數據發布的《2017年“雙11”全網網購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在2017年“雙11”全網銷售額占比中,天貓占66.2%,京東占21.4%,兩家合計占87.6%,蘇寧、唯品會、亞馬遜中國等其他眾多電商平臺的市場份額之和為12.4%。將銷售額轉化為快遞業務量,電商快遞的市場格局也與此相似。
在電商快遞產業鏈上游,阿里巴巴和京東(騰訊)雙寡頭存在的市場比電商快遞市場本身的競爭還要激烈。如果沒有顛覆性技術突破出現,其他市場參與者基本沒有后來居上的機會。移動互聯網時代技術代際更迭迅速,且易被網絡規模效應放大,雙寡頭因此一直加大投入,核心目標是用戶數據以及用戶的使用習慣,維持市場優勢地位。
圍繞快遞數據而產生的紛爭正是雙寡頭競爭的副產品。有數據產品開發從業者對記者表示,包括快遞數據在內的大數據商業應用的真正目的是找到統計特性中的必然事件,預測商業發展趨勢,在商業競爭中先發制人。
“能獲得的數據量越大,能挖掘到的價值就越多。‘有規律的隨機事件’在大量重復出現的條件下,往往呈現幾乎必然的統計特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偶然中包含著某種必然”。
《大數據時代》的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 nberger)認為,大數據時代的思維方式是:每天早上起來想一下,這么多數據我能用來干什么,這些價值在哪里可以找到,能不能找到一個別人以前都沒有做過的事情。想法和思路是最重要的資產。大數據對于服務業來說不僅僅是效率,更多的是創新,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新想法,來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讓經濟更好地發展。
“數據是信息時代的核心市場資源。”國郵智庫專家、永驛物聯智庫創始人邵鐘林說。對于快遞數據競爭,未來最值得關注的或許是一直缺位的法律法規或標準體系建設。邵鐘林對記者表示,快遞企業和電商平臺在數據共享上的認識分歧,說明目前我國在不同行業的不同市場主體間關于數據如何共享、收集、分析和運用,仍存在很多法律空白。
可以預見的是,由于寄遞渠道數據安全與國家安全密切相關,雙寡頭競爭格局的形成將促使政府加大對數據領域監管的力度。加快相關法律法規或標準體系建設,可以使政府監管的有形之手將快遞數據的應用與開發由最初的商業市場自發運轉轉向政府主導的規范統一,安全、便捷地服務民生和經濟。來源:國際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