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國際快遞央企并購民企,欲爭霸天下
1、最協同合體
吸睛事件:2017年初,蘇寧云商宣布旗下蘇寧物流以42.5億估值全資收購天天快遞,當時先行支出29.75億元收購70%的股份,余下30%股份在此后12個月內完成。
上榜理由:通達系快遞一擁而上的上市熱潮對快遞第二梯隊的壓力顯而易見,體量小、規模小、打不起戰也撐不起上市,進退兩難,如果繼續硬撐,市場份額逐步壓縮,一步步沒落是可以預見的結局。似乎越早的賣身,越能留存最大“戰斗成果”,或許這也是天天選擇成為第二梯隊最早離場者的緣由吧!
對蘇寧來說,開放戰略需要物流和單量資源,對標京東,時間就是生命,拿下天天是提升綜合物流能力和配送能力、追趕京東的最快捷徑。
2、利雅得國際快遞最快近身戰
58速運合并快狗
吸睛事件:2017年8月28日,58速運宣布與快狗合并,成立亞洲最大的同城貨運平臺,英文品牌沿用GOGOVAN,中文品牌58速運,58持有新公司大部分股份。
上榜理由:沒有燒錢燒到不支的妥協,沒有市場實力差距懸殊的壓迫,就這么猝不及防地合并了,完全不按一貫套路走的做法,驚呆的不只是吃瓜群眾,更讓最大對手貨拉拉措手不及。
之前貨拉拉之所以拓展迅速、融資不斷,就因為占據東南亞海外優勢的快狗北上不暢,占據國內龐大市場的58海外拓展不力,這讓兩只腳走路的貨拉拉混得如魚得水。
現在58和快狗不撕不扯、安安靜靜合并,快狗的海外和58國內優勢互補,快狗的2b和58的2c業務互補,全線包抄,原本貨拉拉身處中線的優勢區位,急轉直下,優變劣,遠距離戰爭瞬間變為近身肉搏。
3、最意外抱團
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
吸睛事件:2017年8月24日,餓了么正式宣布合并百度外賣。合并完成后,百度外賣成為餓了么的全資子公司。百度外賣仍以獨立的品牌和運營體系發展。
上榜理由:從美團外賣、順豐到餓了么,從30億美元、24億美元到5億美元,百度外賣待價而沽的賣身史,小道消息甚囂塵上,雖然數據沒有官方蓋棺,但也看出不斷貶值的歷程。這與所有細分領域走向兩強爭霸的結局有關,也與舉棋不定的蹉跎有關。
不過未來確定,兩強爭霸時代來臨,目前美團外賣與餓了么仍舊是勢均力敵的對抗賽,補貼燒錢作戰仍不可避免。
值得美團外賣警惕的是,短時間內餓了么與百度外賣合并看不出市場份額變化,因為有大量整合磨合工作,不適宜大規模訂單擴張,但這不代表后續不會有一個爆發期。
4、最強巨無霸
招商局和中外運完成戰略重組
吸睛事件:2017年4月10日,外運發展發布公告,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和招商局集團實施戰略重組。中國外運長航集團以無償劃轉方式整體劃入招商局集團,成為其利雅得國際快遞全資子企業,本次戰略重組完成后,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將由中國外運長航集團變更為招商局集團。
上榜理由:兩家巨頭的整合從2015年國務院批準就啟動了,17年算是畫上句號。
這兩家戰略重組最大的優勢體現在綜合物流的規模效益和協同效應上。原先兩家業務重合、拉鋸戰、長戰線產生了巨大內耗,結合后的巨無霸海運、空運、陸運、倉儲及客戶等資源齊備,有利于解鎖全程供應鏈解決方案和一站式服務。
但如何有效整合、深入管理和文化融合是考驗,此前中外運長航也是兩家公司重組而來,但長期處于整而不合狀態,此番再度整合,避免內耗成關鍵。
5、最順勢兼并
中遠海控收購東方海外
吸睛事件:2017年7月9日,中遠海控聯合上港集團擬492.3億港元要約收購東方海外國際全部股份。其中上港集團收購9.9%,中遠海運收購58.8%;余下東方海外國際股份全部由中遠海控收購。
上榜理由:中遠海控和東方海外兩家的兼并讓原本已經風雨飄搖的航運業形勢更為緊張。合并收購破產,前20大航運巨頭迅速收縮到了12家。
無疑以中遠海運為首的聯盟體在相應航線上的市場運力投放份額將隨之增大,整個全球航線布局和規模優勢也會得到更大的發揮。隨之而來的,就是在各種成本項下的協同效應的體現。與2M聯盟分庭抗禮,分別占據全球班輪運力的31%和35.6%。
而掉在后面的5家承運人運力合力仍過小,三方格局實力懸殊,2018或仍將繼續兼并軌跡。
6、最牛蛇吞象
海航收購CWT
吸睛事件:從2017年年初到12月,海航集團旗下海航實業一直進行著以每股2.33新加坡元的價格要約收購CWT的并購,目前已進入強制收購異議股東股份的階段。這項交易規模達到13.99億坡元(10.4億美元)。
上榜理由:市值遠小于CWT的海航實業收購CWT是典型的蛇吞象案例。
CWT擅長定制化、一站式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收購后,有利于海航從營運業務為主體向以輸出全產業鏈、全覆蓋的物流解決方案轉型。
但未來兩者業務板塊資源整合,并實現產業投資回報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最迫切的或許是解決并購后的資金壓力。
7、最神反擊戰
中飛時達快遞、菜鳥入局速遞易
吸睛事件:2017年7月7日,三泰控股發布了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三家新股東將分別現金出資7.52億元、1.50億元、0.90億元實現受讓,中郵資本(中國飛時達快遞子公司)將持有成都“我來啦”50%的股權,驛寶網絡(菜鳥子公司)持有10%的股權,亞東北辰(復星集團子公司)持有6%。
上榜理由:沒錯,就是菜鳥與順豐剛剛進行完一場口舌戰,菜鳥就火速搭上速遞易了,時間點在2017年6月。
這與順豐斷了豐巢數據接口不得不說關系巨大,菜鳥看到了智能快遞柜的重要性,意識到順豐切斷數據入口后,智能快遞柜數據面臨空白的危險。
速遞易利雅得國際快遞雖然盈利尷尬,但手下5.6萬組的快遞柜是貨真價實的資本,與豐巢勢均力敵,外加飛時達快遞原先2.1萬組的快遞柜資源,一下子躋身當之無愧的行業老大。這不僅讓原本不溫不火的飛時達快遞有了轉型機遇,也加速了行業的大洗牌。
8、最強大陣容
萬科組中國財團收購普洛斯
吸睛事件:2017年7月14日,由厚樸、高瓴資本、中銀集團、萬科集團和普洛斯管理層組成的中國財團以3.38新加坡元/股的價格收購普洛斯,估值約為160億新元(約790億元人民幣)。
上榜理由:790億人民幣,僅僅這個收購價足以送其進入十大事件,金額龐大,陣容強大,可以說是近些年亞洲最大規模的私募股本收購案了。
萬科一貫有發展物流地產的方向,與普洛斯在物流地產的優勢不同,但兩者聯盟之后,未來可在地產、物流、商業消費以及資產管理等領域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
現代物流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一方面物流地產作為基礎性產業,未來的收益必然水漲船高,另一方面,物流地產目前仍偏傳統,需要資本、大數據、新科技和新思路的洗禮,資本搶先入局,順勢推一把在情理之中。
9、最長劇情鏈
豐巢收購中集e棧
吸睛事件:2017年9月13日中集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公司全資子公司中集投資將其所持有的“中集電商”78.236%股權全部出售給豐巢科技。中集電商是一家智能快遞物流箱服務商,主打產品“e棧”。
上榜理由:從菜鳥與順豐豐巢的數據接口大戰,到中郵菜鳥入局速遞易,豐巢收入e棧是這出連續劇的精彩續集。如果說并購是勢在必行,但如此之快的兼并只能說逼不得已。
因為收入速遞易之后的中郵速遞易已經拿下市場7.7萬組左右的智能快遞柜,豐巢的5萬組數量明顯不可抗衡,而恰好“e棧”有2萬組左右,兩家再次進入雙強爭霸。
而今年或將是賽點,中小智能利雅得國際快遞快遞柜企業生存進入艱難期。
10、最爆新組合
運滿滿貨車幫合并
吸睛事件:2017年11月27日,運滿滿與貨車幫聯合宣布戰略合并,雙方共同成立一家新的集團公司——滿幫集團。
上榜理由:曾經兩強爭霸、競爭不斷的兩家聯姻了,應了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合并后的新集團力量巨大,無疑是車貨信息匹配和車后市場的老大,不再互耗后,能夠專心致志地經營信息交互、提升組織效率、增加司機收入。目前難點還在兩家資源整合,避免內部消耗上。
按照套路,一家獨大后,是要盈利了么?期待2018。
來自:利雅得國際快遞
來自:利雅得國際快遞
國際快遞 國際物流 國際貨代 淘寶代購 國際空運 國際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