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智慧供應鏈新的含義與智慧物流相互依存
智慧物流和智慧供應鏈二者是相互支撐與相互依存的關系。打造智慧物流無疑已經成為物流人的共識,而如何在智慧物流的基礎上打造智慧供應鏈依舊是無從抓起。在智能制造時代,制造企業的供應鏈具有更多的市場要素、技術要素和服務要素。如果沒有智能化的供應鏈引導,智能制造只僅僅是生產模式的轉變,而無法形成商業模式的創新與升級。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在智能制造時代,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被賦予了哪些新的含義?國際快遞價格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制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與分銷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具有完全不一樣的邏輯,前者具有明確的市場定位、產品研發、預測、生產計劃、物流計劃、采購計劃、成品發運計劃、客戶訂單管理、庫存與物流信息控制等功能環節,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可以通俗地稱之為“全供應鏈”,而后者更多的是其中的某一個環節或功能。
相對于傳統供應鏈,在智能制造時代,制造企業的供應鏈具有更多的市場要素、技術要素和服務要素。具體而言有以下特點:
1、以點帶面,強調全局性。未來的供應鏈運營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救火模式,更多強調系統優化與全供應鏈的績效,而不是局部優化的部門績效,強調“牽一發而動全身”,完全協同性。
2、更加看重相對于客戶服務滿意度的精準性、有效性。制造企業更加具有時代感和存在感,不再是躲在代理商后面或者企業銷售部門后面被動“提供”產品,而是主動分析、主動服務。他們將會更多地邀請客戶進行體驗式的開發、測試客戶要求,進行符合客戶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模式整合,以保證該產品或服務客戶對于的“黏性”,從而反過來促進產品和服務的迭代升級。國際快遞價格供應鏈也就能進行自我反饋、自我補償,從而智能化迭代升級。
3、更加看重供應鏈過程的增值要求。傳統的精益生產理論強調只有制造才是增值的,那是產品時代的思維;在智能供應鏈時代,需要明確的客戶買單的才是增值的于是有了如下邏輯:不僅僅生產才是增值的(物流、研發當然也是)、不是所有的生產都是增值的(過量生產就是浪費)。這將引發制造企業供應鏈價值導向的顛覆。
4、更加重視基于全價值鏈的精益制造。從精益生產開始,拉動精益物流、精益采購、精益配送……全過程都必須是精益精準的,并且是在運營標準的基礎上聯動展開,達到量化管理,并在管理過程中不斷減少甚至消滅“標準-計劃-執行”之間的差異,形成一體化控制體系。
5、更加強調以制造企業為切入點的平臺功能,只不過這個平臺功能不再是單一維度,而是具有立體性,涉及到產品生命周期、市場、供應商、工廠建筑、流程、信息等,如圖1所示。
智能制造工廠規劃涉及的供應鏈維度和基本要素
所謂的智能制造企業國際快遞價格供應鏈,不再是以某個單一功能實現為目標的暫時性項目,而是打造制造企業服務能力的綜合系統,使企業具有“聚核”功能,從而提升核心競爭能力。該平臺不但需要有良好的智能供應鏈基礎,更需要良好的智能化信息平臺。
6、不再是站在企業內部來考慮如何滿足客戶或者銷售部門的“訂單要求”,而是站在客戶端思考“客戶需要什么樣的服務”。此時或許沒有了銷售部門或者代理商,而是直面客戶或者潛在客戶。
總之,在智能供應鏈上,不再是企業的某人或者某個部門在思考,而是整條供應鏈在思考。
建設智慧供應鏈的意義
接下來需要認清的是,建設智慧供應鏈對實現智能制造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其實,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其精髓都是聚焦于智能化,但在推動過程中企業對于智能制造的理解一度有過誤區——認為智能制造就是設施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
如,D企業號稱要打造行業內具有引領性的智能工廠,于是花重金向全球頂尖設施設備供應商采購該工廠需要的所有裝備。每個設備都非常優秀,但等到該工廠開始制造產品時卻發現一個問題:每個設備都很好,就是匹配不到一塊兒去,因為它們不在一個邏輯上。D企業是分段、分模塊購買設備的,盡管購買的都是最佳產品,卻不是D企業需要的,因為它們不代表D企業的供應鏈邏輯。簡言之,缺乏智慧國際快遞價格供應鏈靈魂將這些智能制造元素有機聯動起來,最后結果“很尷尬”。
在工廠啟動伊始,D企業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于是在一次客戶參觀時,客戶質疑起來了。
客戶:“這個工廠根據什么原理和邏輯設計配置的?”D總:“工業4.0,智能制造。你看,只要物料/零部件一上線,設備就能夠智能制造出優質產品!”
客戶:“那么,物料是如何上線的?”D總:“那個外包給供應商處理了!我們沒有匹配那么多人。”
客戶:“供應商能夠代表貴公司的水平嗎?能夠匹配這個高端產線的要求嗎?”D總:“不一定。但是我們采用拉動機制,如果他們不能滿足,我們有考核體系,實在不行就罰款!”
客戶:“如果罰款還不能搞定呢?”D總:“那就換一家!”
由于沒有智慧供應鏈的聯動思維,企業花了錢購買了高端設備,最終難以達到智能制造的效果。
如果沒有良好的智慧供應鏈基礎,那么制造智能化基礎也就變得零碎,不成系統,再好的智能產品也都可能變成“僵尸機器人”;而失去動態供應鏈全過程適時智能化監控的智能制造,也僅僅是解決了看得見的智能化,沒有解決邏輯的智能化,于是供應鏈還是無法思考(對于過程中數據差異的自反饋、自補償、自優化);如果沒有智能化的供應鏈引導,智能制造僅僅是生產模式的轉變,無法形成商業模式的創新與升級。來源:國際快遞價格
國際快遞 國際物流 國際貨代 淘寶代購 國際空運 國際貨運